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商会 >  >> 
美美与共,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来源:金台资讯      时间:2023-08-02 13:21:35

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一幅砥砺奋进、各美其美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淮南大地次第展开——美美与共,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资料图片)

“百姓歌甜舞美,生活日新月异。”在寿县涧沟镇顾寨街道堆坊中心村的小游园里,一处“振兴亭”的对联异常醒目。伴着夏日晚风,附近居民在饭后成群结伴而来,在“振兴亭”里说着笑着,感受着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心不改、脚步不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淮南市紧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巩固、围绕拓展、着眼衔接,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一幅产业旺、农村美、村民富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产业就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脱贫地区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站在新的起点上,淮南市咬定目标不放松,以“党建+”绘制乡村振兴蓝图,奋力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粮食连年丰,饭碗端得牢

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连片水稻生机盎然,描绘出一幅农业生产大托管画卷。

走在凤台县店集村田间地头,连片水稻映入眼帘。店集村党总支书记朱振标告诉记者,实施“村党总支+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银行+保险”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模式,让农民增收,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

任凭风浪起,只要稳住粮食生产这一“压舱石”,便可从容不迫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店集村的“土地大托管”只是淮南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重农抓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淮南市不断健全“农业大托管”机制,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粮食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2021年,淮南市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高位推动“大托管”改革。2022年,635个村、两季183万亩耕地实施全程“大托管”。今年3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农业生产“大托管”现场推进会,“大托管”已由“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推广“大托管”就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今年午季,淮南市夏季粮食再获丰收:小麦面积322.1万亩,总产128.42万吨,比上年增长6.8%。广大农户实现了广种粮、多卖粮与增收致富的“同步共频”。

●振兴基础稳,振兴底气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淮南市坚持党建引领,用发展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怎么推?群众工作怎么抓?在田家庵区首届选派干部“擂台比武”大赛上,该区第八批选派干部集体参与这场别开生面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比武”。

赛场上,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以“现场演讲+PPT演示+短视频展示”的方式,晒成绩、谈经验、比干劲、表决心。

“通过举办这次‘擂台比武’,为选派干部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搭建起练兵比武的擂台。”田家庵区委组织部部长魏新表示,选派干部在“练”中学习、在“比”中提高、在“赛”中升华,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熟悉政策法规,提高业务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市委组织部、市乡村振兴局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出台《淮南市选派干部量化考核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选派干部管理实施细则,扎实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全覆盖组织“夏送清凉”慰问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驻村第一书记“擂台比武”。

●聚焦“守底线”,接续成果丰

淮南市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测的通知》要求,压紧压实“四级网格”责任,持续加强监测帮扶,坚持常态化走访。

经过动态调整,淮南市共有监测人口5695户15260人,其中已消除风险4562户,12135人,风险消除率79.5%。开展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全市共有应排查人数654459户2511480人,排查进度达100%。

淮南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2023年全市共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62亿元,其中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6000万元,较2022年市级衔接资金增加300万元,增幅5.3%。大力争取更多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2023年已拨付县区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42455万元,较去年增加1108万元,增幅3%。

做实产业文章,点燃乡村振兴“新动能”

——富民乡村产业持续壮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越来越宽!

产业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

如何让丰富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淮南实践的答案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本地特色、优势,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擦亮特色产业品牌,健全产业链,促进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发挥特色产业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特色产业,助力振兴

走进八公山区山王镇李咀村的蔬菜大棚,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从原来的务农够吃饭到现在住上新房,有了存款,李大爷一家的生活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务农相比,蔬菜大棚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年四季都能挣钱。该村西红柿产量突破3万斤,通过线下对接超市,线上网络直播提高销量,创收28万元。

特色产品立住脚、基础夯实后,淮南市聚焦“产业延链”,推动传统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联营发展模式。

“我们都是乡村振兴的‘追梦人’,我将以‘不负春光不等闲’的紧迫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在乡村振兴中抒写新的美丽华章。”这是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寿县板桥镇邹祠村第一书记、队长李峰在他的工作日志上写下的一段话。

全市各地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振兴的根本之策,将产业兴旺作为振兴的物质基础,健全产业链条,补齐要素短板,长期培育和支持特色产业,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政企合作,产业带动

家住寿县涧沟镇的洪磊身穿工作服,脚穿防水鞋,全身心地在温氏公司种猪场里干活,俨然是一个养猪专业户范儿。“我和妻子都在公司打工,每个月收入接近8000元。”洪磊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这项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日子也是越来越红火。”

按照“政企合作、产业带动”模式,寿县统筹扶贫资金,与温氏公司合作共建扶贫工厂(猪舍)。扶贫工厂优先安排脱贫户合作养殖或进场务工,助力当地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

温氏公司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合作养猪,是由公司负责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服务等,生猪达到出栏要求时,公司以每头猪不低于200元予以回购。“这种方式养猪风险低,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致富。”脱贫户薛全获悉按照“政企合作”方式,三觉镇建设扶贫工厂(猪舍)并鼓励贫困户参与合作养殖时,他非常高兴地加入。

●“微园”不小,振兴有路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寿县茶庵镇茶庵街道的安徽新诚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电子零配件的加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入驻茶庵镇的小微产业园以来,从当地聘用员工50余人,村民们的月收入能达到4000至5000元,有效解决了附近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

近年来,寿县充分利用乡镇闲置房屋及存量用地,大胆探索建设乡镇“小微园”,实行“434”模式,创新衔接资金用途,由到村到户单一补贴向培育到乡镇到县级带动性大的项目转变,由原来扶贫产业项目“小散弱”向产业振兴“精特美”蝶变。

如今,寿县投入各类资金2.87亿元,实施“小微园”产业项目47个,建立了“企业+乡镇+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群众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实现了群众、村集体、企业和乡镇“四赢”效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念好特色产业经,奏响乡村富民曲。淮南市各地将继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创品牌、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蓬勃发展后劲。

创新基层治理,夯实乡村振兴“基本盘”

——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农民精气神越来越足!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图景不可缺少的底色。让农村既有颜值又有质感,成为乡村人的美好家园、城市人的向往乐园;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美丽乡村最动人的风景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不断完善乡村建设‘硬实力’的同时,各地逐步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徐权告诉记者,如果说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抓手,那么另一大抓手便是基层治理创新。

●环境整治,美景如画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是旱厕改造、是污水治理、是道路硬化……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还是党的政策好!科学引导、群众参与,户上出一点,政府补一点,就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卫生厕所,既干净又方便!”寿县众兴镇东岳村村民段后强如是说。

近年来,该镇把卫生厕所改造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明确任务目标,加强责任分工,全镇8个村街迅速行动,在全镇掀起“旱厕改造”的热潮,极大改善了村民卫生条件和生活品质。

来到田家庵区曹庵镇大树村村部,白墙黑瓦的古式建筑极富徽风皖韵,在小桥流水、亭台轩廊的映衬下,一座“花园式”美丽乡村跃入眼帘。放眼望去,一排排景观树迎风招展,一幢幢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柏油马路延伸到家家户户,展现出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

围绕生态宜居目标,曹庵镇投资200多万元对大树村展开人居环境整治,对严重影响环境面貌的二东干渠进行了清淤、护坡、硬化、绿化一体改造提升,打造出集亲水观光平台、河边游园、人行步道于一体的亮丽景观。改头换面的变化让大树村荣膺2022年度省级中心村。

●文明新风,提振精神

近年来,淮南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在大通区洛河镇王庄村,村规民约示范牌醒目地镶嵌在村民文化广场,独特的乡风文明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在村里的积分超市里,王芳和她的姐妹们用平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攒下的积分,在超市里兑换着心仪的物品。虽然兑换的物品不多,但大家却感到由衷地高兴。这是一种鼓励,更是对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肯定。

男女老少齐出力,邻村万户相聚集,南村北庄不约而同地汇聚在同一处地方,共赴一场文体盛宴。4月20日上午,潘集区夹沟镇第26届农民文体节火热开幕。

“开展这次文体活动,不仅是为了传承我们夹沟镇的文化品牌,也是为了我们乡村振兴文化赋能。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品牌、打响品牌、推广品牌,把夹沟镇的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夹沟镇党委书记秦玉芳表示,将努力打造农民艺术的展示平台。

近年来,夹沟镇探索“党建+文化”模式,着力推动党建与文化互促互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全市首个镇级文联及乡村大舞台,成功举办了潘集区2022年农民丰收节、庙前村新春联欢会、庆“三八”广场舞大赛、农民歌手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留住文脉,文化铸魂

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平台,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着力强化乡村德治教化,有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村史馆里留存的老照片、老物件、家谱等,为我们留住了乡愁,让大家看到了保义镇东楼村的美丽变迁。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干劲也越来越大。”日前,市委组织部组织各县区选派干部到寿县保义镇代郢中心村观摩东楼村村史馆和美丽乡村建设时,该村选派第一书记汤昊对记者说。

黑白电视机、算盘、杆秤、农耕具、木工具、大水缸、陶瓷罐等老物件,似乎为大家推开了一扇了解乡村历史的大门。据悉,该村史馆被评为2022年“淮南市十佳村史馆”。

突出党建元素、记载发展历史、传承乡土文化、助推乡村发展。市委组织部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作为试点,对村庄发展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旧村部、废弃民房、村部空房、村级文明实践站等现有资源建设村史馆,打造农村基层党建新窗口、农村党员思想教育新阵地。

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希望……乡村振兴,淮南砥砺奋进,步履铿锵!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站在新的起点,淮南正向着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进发,以永不懈怠精神状态、一往无前奋斗姿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踔厉奋进、阔步前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展开!(柏 松)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